0591-87830210

促进会微信公众号

促进会微信公众号

首页 >>创新智库栏目>>社会创新研究>>  正文

试论中国社会创新创业需要理性、包容、开放、创新的探索

  试论中国社会创新创业需要理性、包容、开放、创新的探索

  湖南大学社会创新创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汪忠

  社会创新创业是个近些年国内外出现的新生事物,充满争议。“社会创新创业”是令人感受复杂、五味杂陈的词语。

  我从2004年开始社会创新创业的探索,和同道创办了基金、社会企业、社会创新创业研究机构,进行社会创新创业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我和中国社会创新创业界多有接触,印象最深的是北京2009年李连杰“壹基金”年会的讨论环节,我向公益界代表建议,中国的部分公益组织可以考虑向社会企业学习。当时会场上绝大多数代表(大概几百名)挥着绿手帕表示强烈反对,只有十几名接受了社会企业家技能培训的同学表示支持。

  从初次接触社会创新创业的概念至今已有10年。2013年8月我到英国北安普顿大学做社会创新创业的访学研究。2016年1月,我参观学习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社会创新创业中心。对比国外,我觉得中国的社会创新创业需要理性、包容、开放、创新的探索。

  一、国内外有关社会创新创业概念界定

  社会创新创业(Social Entrepreneurship), 也译为“社会创新”、“社会创业”,或 “公益创新”,国内外对社会创新创业定义很多。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社会创新创业的定义进行了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类:

  1. 基于社会创新创业双重性的定义。Leadbeater(1997)认为,社会创新创业将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结合在一起,创建能增进社会福利的有效机制,具有社会性和企业性的双重特性 。CCSE(2001)提出,社会创新创业是具有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双重底线的私营、公共和志愿部门的创新性活动。邬爱其、焦豪(2008)指出,社会创新创业是旨在实施追求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并重的创业活动,它不仅涵盖了非营利性机构的创业活动和营利性机构践行社会责任的活动 。

  2. 基于社会创新创业活动性质的定义。有学者认为社会创新创业是一种不受当前资源稀缺约束、永不疲倦地追求新的机会来创造社会价值的活动(Dees,1998) ;一种在社会、经济和政治等环境下持续产生社会价值的活动(陈劲等,2007) ;一种涉及促进公共利益的创新立业活动(汪忠等,2011) 。其他有学者提出社会创新创业是一种活动过程,它是一个用新的与众不同的方法创造社会资本的过程(Tompson,2002) ;是催化社会变革和满足社会需要的过程(Mair,2006) ;也是寻找和识别创业机会的过程,并最终建立社会组织实现持续性的社会创新(Sullivan Mort,2003) 。关于社会创新创业活动性质的其他研究中,Fowler(2000)认为社会创新创业是能够创造并保障社会利益的多元(社会)经济结构、关系、机构后、组织及实践的产物 ;牛津大学社会创新创业研究中心(2002)指出社会创新创业是个人、机构和网络,通过捕捉新机会,处理社会机构供应不足或者应对社会环境产品分配不均,从而挑战传统结构失效的产物 。

  3. 基于社会创新创业运作方式的定义。在追求创新、效率和社会效果的同时努力将公益事业办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有竞争力的实体(胡馨,2006) 。社会创新创业组织的运作既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非营利组织(Tompson,2002),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创业研究中心(2002)指出,社会创新创业的社会价值创造既表现为营利组织为充分利用资源解决社会问题而开展的创业活动,也表现为非营利组织支持个体创立自己的小企业。社会创新创业在公共、市场和非营利部门相互联结背景下,通过资金可持续性创新活动及市场力量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Andrew M.Wolk,2007) 。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社会创新创业是一种在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下持续创造社会价值的活动,这种活动通过前瞻性地不断发现和利用新机会来履行社会使命和实现社会目的。概括起来,社会创新创业包含以下要义:(1)以社会责任为导向;(2)采用商业化运作模式;(3)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4)首要目的是解决社会问题;(5)是应对市场和政府失灵的手段之一。社会创新创业理念和实践填补了传统商业和传统慈善公益间的鸿沟,使创业精神应用和服务于各种社会领域。

  牛津大学社会创新创业研究中心认为,社会创新创业可以指营利或非营利组织的创新立业,但大多介于两者之间的。社会创新创业具有社会性或公益性(sociality)、 创新性(innovation)和市场导向性(market orientation)。湖南大学社会创新创业研究中心借鉴牛津大学对社会创新创业的定义,认为:社会创新创业 ,是指个人、社会组织或者网络等在社会使命的激发下,追求创新、效率和社会效果,面向社会需要、建立新的组织、向公众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社会活动。

  国内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基本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传统的国内慈善和公益学界,谈及社会创新创业,关键词均为“奉献”、“无私”、“道德”等,几乎是排斥“商业”、“营利”;一类是,国内有经济学和商学背景的人士,对其的理解更接近国外狭义的社会创新创业的界定,就是以商业手段解决社会问题的创新活动;另外很特别的一类是社会创新创业实践者,以实践为导向,不理会这些“虚”的概念界定。比如,被哈佛大学的老师赞誉的社会创新创业案例:中国兔王旭平兔业集团,其创始人创业30年,探索了非营利组织、企业、志愿公益活动以及研究机构等社会创新创业形式。

  国际上对社会创新创业概念有几十、上百种之多。对于什么是社会创新创业、社会企业的表现形式以及是否分红、是否可以赚钱等问题的认识,也在演变之中。社会企业和商业企业的界限也日渐模糊。英国“社会企业联盟”首席执行官Peter Holbrook撰文表示,英国的慈善机构超半数收入来自经营,商业运作成趋势。理解和界定社会创新创业概念,要强调过程和客观结果。只要是有利于社会利益的创新活动,我们都应该给与鼓励和提倡。

  二、社会创新创业特征与类型

  尽管具体的划分维度不一样,但国内外学者们一致认为社会创新创业的特征具有多样性,主要有二维度划分、三维度划分及四维度划分,如下表1.1所示。

  表1.1 社会创新创业的特征

  划分维度 学者或组织 具体特征

  二维度 邬爱其、焦豪(2008) 社会创新创业的社会性特征体现在目的、产出及组织的社会性;核心资本是社会资本。创业性特征体现为社会创业者的机会识别能力、创新精神和领导天赋等与组织的经营活动。

  三维度 Dees(1998) 社会创新创业具有通过认知和追求新机会来创立能持久创造社会价值的事业;不断创新、修正和改进;不受当前资源稀缺限制而大胆行动等创业特征[41]。

  Weerawardena等(2006) 创新性、行动超前性和风险管理是社会创新创业的核心特征。

  陈劲、王皓白(2007) 社会创新创业具有以下特点:(1)创造的经济价值是社会创业的副产品;(2)通过组织创新表现出明显的创新性;(3)具有强烈的社会差异。

  牛津大学社会创新创业研究中心 社会创新创业具有社会性、市场导向性、创新性等三个特征。

  四维度 Mort等(2003) 社会创新创业是一个多维构念,它应包括:(1)创业的社会使命;(2)面对道德、利益等复杂情境时行为与目的的内在一致性;(3)创造社会价值的机会感知和识别能力;(4)创新性、行动超前性和风险承担等关键特征。

  (湖南大学社会创新创业研究中心张乾梅根据资料收集整理)

  大多数的国内学者认为,国内的社会创新创业组织应具备以下共同点:(1)社会创新创业具有明确的社会目的和使命,且社会价值创造始终要高于经济利益追求;(2)在以市场为导向的活动过程中,社会创新创业需表现出在资源利用、组织运作等方面的创新性。

  关于社会创新创业类型的研究。Fowler(2000)认为社会创新创业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综合性社会创新创业”,其所涉及的全部经济行为均是为了生产正的社会产出和社会效益,并与其他性质的组织建立全方位的经济联系,如孟加拉国的格莱珉银行。第二种是“经重新诠释”的社会创新创业,指那些非营利组织运用组织已有的非营利能力来降低组织成本或者通过多元化来增加组织收入。第三种是“辅助性社会创新创业”,是指非营利组织建立营利性分支机构,虽其本身并不产生直接社会效益,但其用经营所得弥补公益资金的不足。Mort等(2003)则直将社会创新创业组织分为基金型组织和资源型组织 。唐亚阳等(2009)认为,根据社会创新创业的动机可以分为机会型社会创新创业与就业型社会创新创业;根据社会创新创业的主体则又分为大学生社会创新创业、失业者社会创新创业和兼职者社会创新创业;而按社会创新创业的周期则可分为初始创业、二次创业、连续创业 。

  不论将社会创新创业按照何种类型划分,社会创新创业的本质都没有改变。社会创新创业必须以满足社会需要为己任、服务于社会利益。湖南大学社会创新创业研究中心认为:社会创新创业强调创业时兼顾社会公共利益,按照社会创新创业组织实践的主体或者服务领域分为创办兼顾社会利益的非营利组织、创办兼顾社会利益的营利组织、志愿公益活动和生态网络混合型四类(如表1.2),这也是国内现在普遍比较接受的一种划分。

  表1.2 社会创新创业的类型

  类型 特点 实例

  兼顾社会利益的非营利组织 即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旨在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具有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及公共性等6个基本特征 瀛公益基金会、

  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

  兼顾社会利益的营利组织 又称社会企业,社会创新创业的典型运作模式,旨在以商业化运作模式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或解决某些社会问题,取得盈利用于组织的循环投资,扩大公共服务的受益面 。 深圳残友集团、

  四川省旭平兔业有限公司

  志愿公益活动 主要有两类: (1)营利企业开展社会福利性质的商务活动,或基于提高企业形象承担社会责任而开展的社会活动;

  (2)在高校中各种协会、社团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 青年恒好社会创新创业行动

  YBC创业公益行、

  KAB 创业项目

  生态网络混合型 政府、企业和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等非营利组织合作,构建生态网络混合型社会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英国北安普顿大学教学、研究和实践有机融合社会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湖南大学产学研一体化社会创新创业教育项目

  (资料来源:综合整理相关材料)

  三、社会创新创业价值

  社会创新创业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社会创新创业促进创新。创业促进创新。创新(innovation)是创造新事物的过程,是创业过程的核心。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首先清楚地表达了创业对创新的重要性。熊彼特认为,创业者们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并随时间推移不断淘汰着当前产品和技术。熊彼特把这个过程称为创造性破坏(creative destruction)。创造性破坏的过程是改进了当前可得到的产品或技术。创造性破坏者被称为“创新者”或“变革推进者”。创造性破坏的过程并不局限于新产品和新技术,也包括新的组织、活动、制度或者模式。社会创新创业组织内创业对创新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创新创业要善于利用生态网络创新。例如,英国北安普顿大学社会创新创业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有机融合,号称英国社会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一大学。它是英国第一个加入全球社会创新创业阿育王网络,连续多年获英国创业型大学奖,两位社会创新创业领导者先后获得英国女王创业奖。社会创新创业教育组织结构是网络生态组织,有社会创新创业沟通联络和项目部、创业俱乐部、社会创新创业调查研究和战略招标办公室、社会创新创业研究中心。英国北安普顿大学相关院系、就业与参与发展中心、学生会,从而提供教学、研究和实践融合的社会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北安普顿社会创新创业教育大学2018年计划成为世界社会创新创业型大学的领先者,建设校园专门社会创新创业园区。

  第二,社会创新创业促进经济的发展。创办社会企业在工作创造和经济发展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英国文化协会中国办公室社会企业家技能项目总监马湄丽博士(Dr Mairi Mackay2013年指出,调查显示,英国2013年有超过7万家社会企业,雇员多达约100万人,为英国经济贡献了240亿英镑收入。英国所有初创企业中有1/3是社会企业,它们不仅增长速度和创新步伐超过中小型企业(SME),对未来也抱有更乐观的态度:63%的社会企业预计未来3年营业额会出现增长,而这个比例在中小型企业中只有37%马湄丽博士甚至认为,将来,也许所有的企业都将是社会企业。美国学者的研究昭示非营利部门的平均规模大约是:占各国GDP的4.6%。

  在我国,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创业高潮促进经济发展。近年来我国非营利组织迅速发展,如非营利的医院、学校、科研机构等组织规模、数量已经相当可观。社会创新创业是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对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对促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和现代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三,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就业。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eter Drecker)认为,创业型就业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是美国就业政策成功的核心。大量的研究一再证明:平均雇员少于100人的小企业创造了美国经济中大多数新就业机会。美国学者的研究昭示各国非营利部门平均占非农就业人口的5%,占服务业就业人口的10%,相当于公共部门就业人口的27%。非营利组织已经成为多元化时代社会发展与改革的生力军。从1977年到2001年,美国非营利部门就业年增长率为2.5%,而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则分别为1.8%和1.6%,非营利部门吸纳劳动力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政府和企业。美国非营利部门就业人数在过去25年翻了一番,到2001年达到1250万人,占美国总就业人数的9.5%。各国经验显示,非营利组织的就业速度较经济部门的速度要快的多。

  社会创新创业对工作机会的创造起着十分明显的作用。各国的经验都说明,社会创新创业对增加就业有重大作用。我国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有大量的下岗职工需要安置,有不少机关公务员需要分流,每年有几百万的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中国的就业压力大,任务艰巨。政府和现有企业单位根本无法全部解决这么多人的就业问题,因此,唯一的出路就是鼓励下岗职工、农民、大学生自主创业,改变就业观念,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就业。

  第四,社会创新创业促进社会进步。在20世纪70年代,德鲁克就宣称美国已经由管理资本主义社会向创业型社会转变。创业活动和创新精神确实在方方面面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社会。首先,创新精神和创业活动的兴起将“人”推向了整个社会关注的中心。由于创业活动更依赖于人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因此整个社会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其次,创业活动将使人们能够逐渐从工作本身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古人把仁放在“仁、义、礼、智、信”之首。古老的中华文化滋养了深厚的慈善、自主、互助和志愿精神的传统。社会创新创业组织以公益(同情和利他主义)为轴心,为全社会提供准公共产品。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社会创新创业组织都致力于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为社会提供了新的资源配置体制,满足了社会多元化的需求。社会创新创业促进了社会进步。社会创新创业组织创造了GDP 增长和物质财富,真切地提高每个人的生活水平。使我们生活得更舒适、提升我们的工作生产率、改善我们的健康并提供娱乐给我们的新产品和服务。社会创新创业不断使城市和农村、健康和疾病、沿海和内地、富有和贫困缩小差距,让居者有其屋,老者有所养,幼者有可学。社会创新创业以人为本,继承和发扬人类社会文明成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社会进步。

  小结

  牛津大学认为,从效率效果看,社会创新创业应强调市场导向性(market orientation)。“市场导向性”代表着社会创新创业的绩效驱动、竞争性和前瞻性,这需要更大的责任担当和跨部门合作。

  要提高中国社会创新创业的效率,就要摆脱道德绑架和形式主义,重视业务模式和管理的创新,不排斥商业和技术手段方法,更重要的是,需要理性、包容、开放、创新的探索。正如阿育王基金会的创始人Bill Drayton所言:社会创新创业不仅提供产品和服务,还要创新调动社会资源和公众参与,探寻解决社会问题、引发社会变革的根本办法。

  权威领域的报告更指出社会创新创业机会巨大。根据知名咨询公司Monitor在2009年的一份研究报告,在未来的10年间,仅仅是在为年收入3000美元以下的人群提供住房、农村饮用水、妇女卫生、初等教育和金融服务5个领域,就可能出现4000亿~1万亿美元的投资,利润则能够达到1830亿~6670亿美元。

  盼望更多有识之士加入社会创新创业,以理性、包容、开放、创新的态度不断实践,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创新创业道路。

  (本文综合作者作为主笔的中国首份青年公益报告主报告及作者写作刊登在《中国青年报》、《公益时报》、《大学生就业》等有关报刊杂志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