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烟往事读耀华
2017-05-22 12:09:57 来源:《金翼征文》入选作品 作者:林祥埙
如烟往事读耀华
很早就听过林耀华先生的大名,说是本县黄田人。很早也听过《金翼》书名,一直无缘相会。日前,古田县人大常委会江宋堂主任,赠送前往参访“湖城一体”工程的县政协之友联谊会会员人手一册,下午回家我迫不及待地一读到底,不由一声叹息:为何今日才识君!故乡故水先生在何方?
●一部舍不得读完的作品
直到《金翼》最后一页我还想翻下去,真是言已尽,情未了。特别是书中有关作者本人的资信太少,自序里仅提到1940年在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系获得博士学位,抗战胜利前夕在成都燕京大学社会系代理系主任,1934年和1937年曾两次回家乡,至于生卒年份、归宿如何、家庭背景均一无所知,甚感空落。后来想起国外一位著名导演的一句话:“要讲清楚一个人很难,但他的作品说明了一切”。于是释然,把书翻回慢慢再读。
●一部民情民俗的小百科
作者植根家乡,植根生活,从闽江中游的一座江边小村落为起点,西路连接古田县城,顺着水道辐射福州,展示了政治、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描述了百姓生活的家长里短,入木三分。由一个人的出生、满月、抓周、上学、从业、订婚、结婚、为夫、为妻、为父、为祖、患病、去世、入殓、暂厝、入土的生命全过程,以及相关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人生际遇,再到七行八业、三姑六婆、达官贵人、贩夫走卒,无所不包,还有一些陈年佚事、众生百态,把人人眼中有,个个笔下无,即便有也是零打碎敲的乡间传统和习俗全景式表现得淋漓尽致,有突出的知识性和不可替代的资料性、权威性。捧读之余,有如旧友重逢,更如旧事梦里梦外。
●一部乡土地理的深刻记忆
《金翼》给人难忘印象的还有交通问题,其时当地通往福州的是闽江黄金水道,而“在湖口和古田之间的交通令人作难,以往人们只能步行往来,靠肩挑手提运送货物,于是他们经常在黄村的茶馆里歇息,每一趟都要歇上好久,谈论着地方上发生的故事”。笔者是这条路上长达半个世纪的常客,对此感同身受。况且因为邻县一座桥梁隐患,禁止大型车辆通行,时至今日旅客仍要两头换车,步行百多米,饱受逢雨淋水、遇热暴晒、大包小包、扶老携幼的无奈和尴尬。以往此类事情时有发生,档期或数周数月,最近这次却成为长达二年以上的常态,自然路人的怨声载道也成了常态。回到正题,书中说闽江航运顺江而下12小时,福州逆流而上一天一夜,这还是轮船,如果篷船等手动船只还要拉纤则费时更多。而且水口以上险滩密布,自古舟不夜渡,当地就成为往来客商的停靠地,非常繁荣。老辈人大多还会记得船公、纤夫们激越苍凉的号子,此起彼伏在晨曦和暮色中。闽江航运在水口水电站封闸以前都是古田人上至南平下往福州的主要交通工具。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本县没有直达福州的班车,火车票又购买不易,我从福州返古数次夜泊水口,舷窗外渔火闪闪烁烁,抬头星空弯月飘飘渺渺,想起来就像昨天的事。
●一部语言大师的经典力作
通篇行文通俗自然,没有传奇故事的突兀,没有言情小说的矫情,大事、小事急事都从容不迫地娓娓道来。文章开头介绍村庄的地形地貌:“金鸡山高耸而苍翠,蛮村就位于山麓的堤坡上。村落的下方是为高山哺育的谷地。数以百计的村人居住在这里,他们主要的生计就是耕种这和缓的斜坡和山谷里的肥田沃土。那苍茫的树木一直延伸到上方陡峭的山腰。每当天空清澈无云之时,如果一位好眼力的人向金鸡山低坡上的一抹翠绿中望去,那就不难发现其中掩映着的农舍屋脊,屋脊上依次叠压的片片灰瓦,宛如鱼儿身上覆盖的鳞。”语言生动,意境优美,亦真亦幻地写出生于斯长于斯的江南水乡的婉约之美。结尾处:“东林已经70多岁了,他拒绝了孩子们让他离开故乡的请求,他仍然像年轻时一样拿着锄头又干起来。几个孙子在他身边,跟他学种地,这是这里的人们首要而又持久的生计。一架敌机在他们头顶上掠过,孙儿们仇恨地仰视着天空,但是老人却平静地对他们说:孩子们,别忘了把种子埋入土里!”最后一句何其精彩,妙笔生花。繁华落尽,老者谢幕,语重心长,神情淡定。这是一缕夕照,一轮流泪的残阳。好像一切回到原点,但生命的轮回还能让历尽磨难的种子再度发芽吗?
●一部匡护正义的历史纪实
作者以凝重的笔触写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三省沦陷,致使东林贸易一落千丈;写到1941年、1944年的福州两次沦陷、控诉日寇轰炸、残杀无助市民,纵火焚烧房产及财产、掠夺、奴役、强奸和屠杀的种种残暴兽行,造成人们无以度日,失去了最起码的生活手段,到处笼罩着死亡和混乱。“目前仍然是以东林为首的金翼之家,经历着最严酷的考验。这次考验是全国规模的。这一家所遭受的经历和艰辛,他们的流离辗转,连同当时全国人民所蒙受的苦难,值得写成浩瀚的巨著。黄家人和其他爱好和平的人们被卷入战争,备受磨难,但他们为正义的胜利和美好的未来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时政方面,作者用诙谐的手法讽刺当局“在穷乡僻壤,官员们执法不公,而百姓们,特别是农夫对法律更是一窍不通。腐败的地方官吏只是想吓唬一下当事人,以判入狱来敲诈勒索。”还有在县衙、在福州也是大门八字开,无钱别进来,民众要打官司特别是要打赢官司,除了筹款别无他路。以此鞭挞“见钱眼开”的社会顽疾。文章还用很大篇幅涉及土匪以及官场黑暗兵匪一家给社会、给大众带来的重重灾难。
●一部社会学者眼光独到的研讨
科学研究有一条潜规则:不寻常的主张需要不寻常的证据。作者以小说形式对两个姻亲家庭自辛亥革命到抗战期间的起起落落,从两家之间,两家与亲戚之间、与邻里之间、与社会之间的种种利益冲突以及人际关系的变化,上升到中国家族制度社会学的高度进行分析研究。文章通过个人遭遇、家庭变故、群体事件、撕开生活的表面,掀起光照不到的角落,直视跳动的内核,听着沉重的呼喊,感受虚构的真实,夹叙夹议,提出带普遍性、代表性的见解和结论。这些理论性语言又有机地与故事情节融为一体,不会让读者感觉生硬和抽象的说教。相反,要是没有这种的议论风声,倒失去了相依相生、相伴想成的风采。
●一部千年的人文活态传承
林耀华博士的《金翼》写作于大半个世纪之前,至今仍闪耀着智慧、先哲的光芒,仍然有着鲜活的意义。解题之要,需在文化图腾中探求。古田历史悠久,文化沉淀深厚,从唐开县以来人才辈出。理学大师林用中,诗文宗师张以宁,天下师表余正健,讲学进士曾光斗,爱国高僧圆瑛大师,2008年列入国务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临水夫人信仰等等熠熠生辉,带起了绵绵不绝的红色文化、理学文化、菌菇文化、库区文化。林博士以固守的乡愁,论证了人类学层面上的人间炎凉、世道沧桑。这些是古田儿女奉献给大地母亲深情的感恩和传承不息的文化基因、文化生态,是后世子孙永远的精神家园。
●一点肤浅的自我文哲思考。
《金翼》的前言后语都对该书作了深刻的评点。在此笔者不惴浅陋,班门弄斧,略谈一二。社会学的本质是人学,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因为悲悯人类苦难而诞生的宗教和哲学。基督教相信一切都是上帝的恩赐,人必须终生忏悔,将来才能进天堂;佛教认为应该禁绝人生各种欲望,慈悲普度众生,才可了生脱死;儒教提倡忠孝仁义,信奉天地君亲师,以三纲五常为归依;道教崇尚自然为力,以道德立身,追求长生不死。
在西方,从十六世纪的人本主义逐步发展到十八世纪的人道主义。以上除了蛮荒时期遗留的迷信元素之外,都有理想主义色彩,在一定程度上斑斓地诠释了人际之间、人与社会的多元和进化。中国近代学者从多种视角观察和解释变革中的人和社会,林博士站在历史高度,深入实践底蕴,把人物置身于盘根错节、千头万绪的矛盾中,透过人与社会环境交叉式的冲撞进行深层的思考,冷静客观地提炼出社会主题、人文主题和生活主题。
以人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一代又一代充满正能量的先贤先辈们,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并以不同的方式启迪和激励着后来者。当身处千姿百态的当下和无法预知的未来;当事业、生活、家庭在现实和梦想中摇摆,那么请与林耀华博士和他的《金翼》对对话吧,那种冥冥之中的隔空交流 。 (林祥埙)